ERP系統 & MES 生產管理系統
10萬用戶實施案例,ERP 系統實現微信、銷售、庫存、生產、財務、人資、辦公等一體化管理
對于多品種小批量,而且需要裝配焊接的產品生產,排單和庫存如何處理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。通商軟件假設你的工廠是這樣的:
- 產品種類多。產品需要裝配或焊接。組成產品的配件(BOM)或者通過生產獲得,或者通過采購活動。
- 很多配件是復用的,被多個總成用到。
- 平時需要備庫存,甚至是面向庫存生產的。
概念
排單的時候,如果僅僅考慮庫存量對排單的影響,你很有可能會被誤導。我們來看下面一個案例:
有兩個總成A和B,都用到了某個配件C,分別是1個C組裝1個A,1個C組裝1個B。初始庫存量是,A=0,B=0,C=100。
首先先排單100套A。根據上面的設定,100套A需要100個C,由于C已經有庫存量100個。按道理C是不需要再做的,直接拿庫存出來裝配即可。
過了幾天又要排單100套B(需要100個C)。由于時間隔得近,前面100個C并未領出來,所以你看到的C的庫存量還是100。如果只考慮庫存量問題,你就會認為這次C也不需要生產了。實際上,庫存里的100個C需要用于上一批次的裝配,這里就多了一個概念出來,“預占”。
在制和預占如何在排單中體現
下面通商軟件需要介紹“在制”和“預占”兩個概念。當我們在排單時,無論來自訂單,還是面向庫存,系統都會統計當前的庫存,在制和預占。如下圖。
每個物料都會對應有它的庫存,在制和預占。“在制”意思是其它的,已經排下去的生產計劃量。“預占”意思是其它的,對這個物料有裝配需求的需求量,這個數量相當于“我們需要需要占用一部分庫存來用于其它總成的裝配”。在制和預占對庫存量有修正作用。你現在看到的庫存量并不是真實的,因為其中有一部分會被“用掉”(雖然還未發生)。
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:“在制”相當于未來會增加的庫存,“預占”是未來會減少的庫存(因為要領用出來用于裝配)。所以,最終系統推薦的排產量=需求量-(庫存量-安全庫存+在制-預占)。通過這樣的計算,物料使用量才是平衡的。
全部物料的在制和預占統計
有時候,你需要查看在制和預占這兩個數字是怎么來的。這里我們就需要使用一張報表。
然后我們來看一個示例
這個案例有點夸張但很能說明問題。圓頭抽芯螺釘是一個使用非常普遍的物料,會被多個總成使用。它當前的在制量不用多說。它的預占量非常多。從表單中能看到,物料的預占主要分成四個部分:訂單的預占(用于出貨),裝配預占(用于BOM領料),原料預占(用于原料領用),和已經領用的量。圓頭抽芯螺釘主要用于裝配,所以對它的占用主要體現在裝配上。
表格里粗線部分代表工單號,后面緊跟的是總成的編碼(就是被用于裝配哪個),和物料需求量(括號內)。物料需求量疊加起來就是預占數量。從這里我們就能清晰看到這個物料在現場的在制和預占情況。